查看原文
其他

ICI学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教师指导信息技术》出版啦!


近期,由教育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组专家杨晓哲副教授和任友群教授主编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教师指导信息技术》于上海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啦!!!


左:任友群教授

右:杨晓哲副教授


本书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教师指导”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旨在面向我国普通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实践工作者,从落实信息技术课程方案和标准的现实需求和实际问题出发,对课程方案和标准修订的基本理念、重要变化及其背后设计依据进行深入阐释,针对教师在实施课程方案和标准过程中需要熟悉和掌握的内容、方法和技术提供示范性案例和操作性指导。

快来围观

了解详情



   1

前言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与学生需求紧密联系,秉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不断发展的课程。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13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260多位专家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历时4年完成修订,于2017年底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18年1月正式颁布。


新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体现了鲜明的育人导向,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整体性等明显增强。其中,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组由信息技术教育专家、计算机科学专家、中学特级教师和部分省级教研员组成,在教育部的组织领导下修订完成。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方案以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主线,对育人目标、学科本质与育人价值、课程结构、学业质量标准、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考试评价等一系列环节进行了修订。本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反应了时代发展的迫切需求,接轨了国际课程改革发展的整体趋势,聚焦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实际问题,特别是认真贯彻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信息技术课程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设计上具有前瞻性和先进性,对后续教材编写、课程开发、教学实施、考试评价和教师培训等方面的贯彻实施提出了崭新的要求。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能否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真正落地,关键环节之一在于高中信息技术教研员和一线教师能否很好的理解课程标准的实质变化及其背后的基本理念,掌握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学习、教学和评价的一致性。由于课程标准是国家文件,更多呈现最终的具体内容和规范要求,无法详尽解释背后的设计原理、操作方法和具体案例。


因此,对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理念和实施路径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诠释和演示,是课程标准真正贯彻落实的迫切需求,这正是本书的目的所在。


有鉴于此,本书旨在面向我国普通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实践工作者(教研员、一线教师、相关教育管理人员),从落实信息技术课程方案和标准的现实需求和实际问题出发,对课程方案和标准修订的基本理念、重要变化及其背后设计依据进行深入阐释,针对教师在实施课程方案和标准过程中需要熟悉和掌握的内容、方法和技术提供示范性案例和操作性指导,以期帮助广大教师合理理解修订意图,促进课程标准在学校实质性贯彻落实,推进我国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


      2

章节内容




第一章: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修订背景与主要精神


本章重点论述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依据和目的。梳理了本次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借鉴了国内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成果和相关经验。明确地指出了本次信息技术课程方案的主要变化。主要变化包含了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把握学科育人价值;确立了学科大概念,重组了教学内容;调整了教学结构,鼓励多样的学习方式;研制学业质量水平标准,确保教、学、评的一致性。


二章:核心素养与学科育人价值


本章详细论述了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本章节中具体解读了信息技术的四个学科核心素养的由来,具体内涵,表现特征,相互关系,以及素养之间所构建的有机整体在学科育人价值上的体现。


第三章:课程结构与学分选修


总体上阐述了本次课程结构的主要变化。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三类课程的设计思想,分别适应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发展兴趣,在学分设置、内容结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等进行了整体设计。


第四章:课程内容


通过具体的案例说明了,在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课程内容的具体标准,课程内容内部的模块设定,学业要求,教学建议等。


第五章:学业质量标准


本章节结合相关典型案例阐述了,学业质量标准和学业质量水平的划分依据,各水平的关键特征,以及不同水平之间的关系和实施阶段。


第六章:教学与评价建议


通过案例阐述了以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为育人目标,倡导怎样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如何在新理念下划分基于项目的教学单元,如何创设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真实情境,如何设计指向核心素养的主题式或项目式单元教学案例,以及怎样利用核心素养、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水平,更好的指导和开展教学与评价。同时,强调了信息技术实验室,运用数字化方式学习信息技术,基于信息技术的跨学科项目等方面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第七章: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命题


通过案例解读,修订后的课程标准给学业水平考试和部分省市的信息技术高考带来哪些影响和变化。具体解释了指向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考试命题在评价框架上的变化,并解读了怎样的命题才能比较合理的测评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以及新的命题方式对师生日常教与学和应考准备提出了哪些新挑战。


(本书由华东师范大学任友群和杨晓哲主编。书中的教学案例主要来自于北京、上海、浙江、天津等地区的一线高中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和教研员撰写遴选而成。第一章到第四章由任友群和杨晓哲主要执笔;第五章由浙江省教研员魏雄鹰主要执笔;第六章由上海市教研员张汶主要执笔;第七章天津教研员高淑印主要执笔。)


此外,本书在七个章节之后,梳理了不同类型的案例作为本书的附录部分。面向全国已经先试先行的部分老师们,整合收集了三大类案例,分别是核心素养导向的单元教学案例(附录1);核心素养导向的考试命题案例(附录2);核心素养导向的日常评价案例(附录3)。期待这些案例能够更有效地激发教研员和一线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的项目设计,评价方式和日常活动。



     3

作者荐言




如今,信息技术已然从过去的以计算机、互联网为中心,转向了以数据、算法为中心,并逐步重构起整个社会的信息系统。学生们学习信息技术,不仅仅是计算机扫盲,而是认识世界、理解世界、改造世界的途径与方式。学生们在信息技术的真实情境中,既是学习的过程,也是创新的过程;既是个人不断提升完善自己的过程,也得团队协作甚至全球化合作不断沟通交流的过程。


学生们需要形成敏锐的“信息意识”,能够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并践行“信息社会责任”,这些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是作为一个数字公民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必备品格,也是学生们迎接未来社会挑战,肩负起国家重任的关键所在。


本书特别感谢上海市教研员张汶、浙江省教研员魏雄鹰、天津教研员高淑印、北京教育学院于晓雅老师的大力支持。


END



微信推文精彩回顾 


ICI学生培养║祝贺!23位硕、博士研究生顺利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ICI国际合作║首场国际跨界STEM教育系列云分享成功开讲


ICI学术║社会文化和教育公平视角下的在线教学



为课程·为学生·为未来

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